立足自身特色提升发展品质
 日期:2022-12-04   浏览:803   来源:红色培训教育网  返回列表

浙江美术馆——

立足自身特色 提升发展品质

本报记者 江 南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经由水印木刻艺术再现,画卷上充盈着氤氲烟水之气。“流淌”,不仅是画作的内容,也是长卷展出时的外在形态。展厅里,几组特制的波浪形展架次第排开,远远望去,几幅长卷交相呼应,恰似连绵起伏的水波,正契合千年古运河的自然景象和文化意象。

这是浙江美术馆“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中的一个场景。自开幕以来,该展览每日参观人数都接近或达到上限,两个月间共吸引近20万人次参观。浙江美术馆也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在美术馆数量不断攀升的当下,如何提升陈列展览品质?如何推动艺术普及向纵深开展?来自浙江美术馆的特色实践,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示。

贯通文化气韵

杭州西湖南线万松岭下,一片青灰色的坡顶建筑,依山势起伏错落,与天光水色相映照,这正是浙江美术馆。

论建馆历史,2009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的浙江美术馆,与众多“老字号”美术馆比起来,实属“小字辈”。但正是在这十余年间,浙江美术馆扎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自然环境独特的本地“土壤”,精心策划品牌展览,积极引进艺术佳作,建构具有地域特色的典藏体系、学术研究体系,逐步“成长”为国内一流美术馆,并于2015年入选国家重点美术馆。

什么是浙江美术馆的独特之处?“中国风”是一个关键词。

这个特意选址在西湖边的美术馆,不光建筑风格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近些年来还努力探索在展览内涵上彰显中华文化气韵,力求将西湖的自然景致与美术馆的人文韵味和谐地融为一体。从2016年开始,浙江美术馆推出自主策划的“东方智慧”系列品牌展览项目,将研究保护、阐扬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要内容,持续探索如何以符合当代审美的展陈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湖山胜概——西湖主题水印版画展”,到“纸上谈缤——中华纸文化当代艺术展”,再到“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系列展览既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也为观者提供了视觉欣赏和文化思考的广阔空间,近年来已受邀赴海外多地巡展。

创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激活美术、美育的当代价值,美术馆正成为一座开放的文化艺术宝库,吸引观众潜心探寻。

彰显独特优势

什么是“美术馆”区别于博物馆的独特之处?

“博物馆思维是理性的、严谨的,就好比是一本历史书,需要把史料、论证等挖掘出来;而美术馆更应该像一本文学书,像一首诗歌。”以“历史书”和“文学书”作喻,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提倡用美术馆思维策划展览。

在“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中,带有鲜明美术馆特色、灵动而写意的展陈形式和艺术表达,正是其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围绕“大运河”这一文化意象,60余位艺术家展开专题创作,80多件参展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建设成果。

展览打破了以往美术作品单一的架上、墙上展示模式,运用多种形式让观众一进展厅便可感受大运河奔流的气息,产生情感共鸣。比如,艺术家们借鉴传统书画的“长卷”形式,对当代大运河景观展开多元描绘,在题材、媒介和理念上不断创新。这些作品中,既有林海钟《汴河桃源图》等传统长卷,也有方利民《运河记事》等“版画长卷”,还有不少“影像长卷”。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采集大运河沿岸数据,融合中国画艺术特点,通过数字化手段生成的特殊山水画卷,更展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的交融碰撞。

在美术馆里,人们不仅可以直观感受当代中国的崭新发展面貌,更能在艺术的再创作、再呈现、再诠释中,加深对时代主题、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共鸣。

拓宽美育空间

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也是传播美的公共大课堂,肩负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美术馆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功能?

从展览中找灵感,在美育中求创新。近年来,在深入挖掘展览内容的基础上,浙江美术馆推出了一系列沉浸式审美教育项目。比如,从“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中的一件作品《西厢记》入手,该馆策划制作了“环幕西厢艺术剧场”。剧场内,长达18米的幕布呈环形包围着观众,地面上也有动态投影,当代木刻水印作品与传统木刻水印作品通过动画的形式关联起来,为人们带来别样的空间体验。此外,讲座、话剧、专家导览、音乐会等20多类活动,覆盖不同年龄段观众,以多元形式增进了观众与展览、美术馆之间的互动。

增强交流合作,延伸美术馆服务链。美术馆公共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拥有广阔的发展天地。浙江美术馆积极开展馆馆合作、馆校合作,馆藏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多种公共教育项目,使美术馆进一步融入大众生活。如“流动美术馆”互借互展交流平台,为浙江省内多家美术馆提供藏品资源。“小角见大师”美育志愿服务项目,在乡村文化礼堂中设立美术角,延伸乡村美育触角。这些项目盘活了艺术教育资源,让百姓不出村、学生不出校就能接受艺术熏陶。

科艺融合,拓展教育新空间。借助先进科技,浙江美术馆探索为观众提供优质、多元的数字化服务。比如,为展览设计数字游戏区,增强观众看展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展厅中放置触摸屏和电子书,帮助观众增强对展览的理解;向公众开放“美术馆藏品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等。这些实践都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路上,越来越多美术馆以各自富有特色的实践,在传统与创新、学术与普及、个性与共性之间找到平衡。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馆发展之路定会越走越宽阔。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山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9例、无症状感染者2628例下一篇:外交部发表《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
0.125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