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万里河山彰显时代气象(坚持“两创”书写史诗)
 日期:2022-10-21   浏览:975   来源:红色培训教育网  返回列表

舞台艺术——

描绘万里河山 彰显时代气象(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王 瑨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新时代十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舞台艺术创作百花齐放,优秀作品竞相涌现。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和国内演出观众人次稳步增长。2021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达到18370个,比2012年增加11049家。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成为广大舞台艺术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自觉实践。

充盈现实主义的暖色

数百万驻村干部奔赴高原深山、大漠戈壁;一项项大国重器在耿耿银河、浩瀚深海标定创新高度;56个民族、14亿多人口向着全面小康砥砺奋进……宏伟的时代画卷,浓缩成一帧帧“微镜头”,在一系列重大文艺活动中清晰可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等,以充溢爱国情怀、民族气概、英雄气节的正能量,奏响民族复兴路上的强音。

树高千尺,源深根劲。这10年,舞台艺术充盈现实主义暖色。2018年,“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中,232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悉数亮相,总演出场次超600场。这些作品立足于塑造鲜活立体的艺术形象,表达精深的思想立意,凸显舞台艺术独特的审美品格。

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平凡人生,凝铸成砥砺奋进的中国形象,串联起当代舞台的英模人物长廊。话剧《桂梅老师》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希望“所有人都付出,爱就有了良性循环。无数人的爱加起来,才是真正的大爱无疆”。河北梆子《李保国》里,扎根太行山的教授李保国“犁燃太行万亩荒山,深耕四季硕果留香”。话剧《深海》里,核潜艇工程师黄旭华铿锵讲出“为国尽忠就是最大的尽孝”。这些作品注重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开掘,在书写“大我”的奋斗中彰显大写的人生。

文艺创作者走出方寸天地、放眼大千世界,聚焦更壮美、更广阔的“诗与远方”。舞剧《天路》将青藏铁路的“筑路”与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路”叙事线索交织;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真实呈现扶贫路上驻村第一书记的点点滴滴;彩调剧《新刘三姐》讲述广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人故事。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追梦筑梦圆梦的中国故事,嵌入新时代舞台艺术的图谱。

主题表达的深度、题材开掘的广度和手法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提升。许多作品记录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伟大成就,展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舞台艺术创作主流。

闪耀创新表达的亮色

“待来日花开满神州,莫忘喊醒我,九天之上,笑看这万里春色满家园。”伴着音乐铺陈,即将英勇就义的田玉梅站在舞台中心,将一位共产党员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和美好未来的憧憬留在观众心中。2021年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结尾一幕感人至深。

红色经典在一代代人的再创造与再欣赏中,迸发时代活力。改编自同名经典电影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融入红色文化、浪漫情怀、谍战元素,用崭新的叙事手段“圈粉”当代观众。民族歌剧《沂蒙山》、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评剧《革命家庭》、京剧《红军故事》和锡剧《烛光在前》等类型多元、题材各异的原创作品,也通过创新表达,让红色题材更红火。

艺术创新是表现方法、叙述方式等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创作者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昆曲《牡丹亭》常演不衰,粤剧《白蛇传》跨界出新,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中全国348个戏曲剧种“大团圆”……这10年,舞台劲吹“中国风”。越来越多彰显中华审美风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艺术作品,成为精品“爆款”。

取材于《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现跨越千年的丹青意韵;坚守戏曲本体,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融陕北民歌“信天游”及民族特色的“花儿”为一体;打破传统杂技表演样式,杂技剧《战上海》找准剧情和艺术的结合点,以技惊人,以情感人。创作者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接榫,推进“别具一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别开生面”,蓬勃发展。

科技赋能艺术。数字化为舞台艺术插上创新之翼,新技术催生了舞台艺术新美学。“京剧电影工程”“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等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持续推进,沉浸式新媒体艺术、数字舞台剧等时有新作,虚拟歌手、虚拟演员越来越为大众熟悉。

创新表达带来文艺新体验,创作者们不断为中国故事寻找新的“打开方式”,让人们在技与艺的结合中获得审美共鸣和共情。

突出艺术惠民的底色

人民,是最知心的观众;基层,是最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多舞台艺术工作者走向基层一线,创作采风、演出慰问、结对帮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

话剧《塞罕长歌》历经5年打磨,创作团队深入塞罕坝林场,记录下鲜活生动的故事细节,让观众在细微处见真实、见真情、见真章。在话剧《谷文昌》中扮演谷文昌的演员辛柏青多次与主创团队到东山县采风,感慨“演他,就是要变成他”。10年来,叫得响、传得开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无不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挖掘与精心剪裁。

这些创作源泉、灵感来自人民的优秀作品,最终又回馈给人民。“送欢乐下基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到人民中去”等文艺志愿服务遍布神州大地。各类文艺演出特别是艺术节、演出季、展演活动普遍实行低票价,“三下乡”“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戏曲进校园”等惠民演出活动广泛开展,更多群众享受到舞台艺术发展成果。

10年来,舞台艺术从“在场”扩展到“在线”。70余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参评参演剧目在线上演播,总播放量超3.5亿次;国家大剧院已推出120余场线上演出,全网总点击量累计超34亿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话剧《茶馆》首次实现8K技术录制、超高清实时直播……不少线下一票难求的优秀作品通过“云演播”,走进亿万观众的视野。

有人民的滋养,文艺百花园才会有争奇斗妍花千树;有时代的力量,才有震撼人心的剧作、拨动心弦的音符、催人奋进的乐章。舞台艺术与时代相呼应,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将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更大力量。

图片均由王瑨提供

版式设计:赵偲汝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运行磁悬浮速度突破1000公里/小时下一篇: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0.142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