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刘秀祥:十年助学走乡村
 日期:2022-10-22   浏览:1067   来源:红色培训教育网  返回列表

网络上隔段时间就有人好奇地问:那个当年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人们问的是2008年的往事。那年,贵州省望谟县的高中毕业生刘秀祥背着患病的母亲,跋涉千里,到山东读大学,一时引起轰动。

这些年,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的刘秀祥,身上多了许多耀眼的光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这名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把自己的使命写在微信名中:“刘秀祥:助学走乡村。”助学,是他最近10年的人生主题。

这个故事还得从10年前讲起。

2012年,刘秀祥即将大学毕业,许多企业听闻他的事迹,向他发出邀约。也是在毕业这年,一个曾一起捡过废品谋生的妹妹打电话告诉他,自己不想上学了,准备结婚。刘秀祥想到,自己靠上学改变了命运,但在贫困的家乡,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他的心愿既宏大又具体:回乡,点燃更多孩子的梦想。

李应芬讲起老师刘秀祥,忍不住哽咽起来。刘秀祥是她在望谟县民族中学读高中时的班主任。李应芬还有个弟弟,读高一那年,弟弟考上了县里的初中。可是以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供两名学生压力很大,李应芬打算放弃学业,打工赚钱供弟弟上学。

刘秀祥告诉李应芬,自己联系了一名资助人,每月给她300元生活费。他没告诉李应芬,这个“资助人”其实是他自己。在他的帮助下,姐弟俩先后考上大学。“是刘老师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李应芬说。

大学毕业后,李应芬来到“刘秀祥名师工作室”上班,负责整理学生资助的相关资料,每个月还要和工作室的伙伴一起,举办受资助学生座谈会。

当年读中学、大学时,穷得叮当响,刘秀祥也执拗地不肯接受资助,如今他走到哪儿都问:能资助我的学生吗?靠这样的坚持不懈,他陆续从1000多人那里“争取”到了1300多万元,让4200多名学生得到资助。

助学的另一面,是刘秀祥出色的教学成绩。2015年,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的刘秀祥接手了一个高一班级。这个班以成绩差“著称”:中考总分700分,全班最高分258分,最低分只有100多分。那3年,他陪着学生上早读、下晚自习,带学生到家里吃饭、谈心。3年后,全班47名学生都考上了大学。

为了带好学生,刘秀祥将一大半工资都花在学生身上,时间也几乎都投入到学生身上,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2018年,刘秀祥调任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正逢学校新建,这无异于又一次白手起家。

从浙江省余姚市来支教的老教师熊立权记得,当时校舍施工还没结束,“没有食堂,在教学楼的一楼搭起临时的食堂;没有餐厅,教学楼的角角落落都是餐厅;缺少食堂员工,教师成了厨子帮工;没有铃声系统,吹哨子、敲钢条成了集体行动的指挥;没有广播,扯着嗓子就当喇叭”。

换了新岗位,刘秀祥依然奔忙。熊立权在支教日记里写道:刘秀祥副校长每天晚上等学生睡了、教师走了,还要在学校公告群里发一张校园平安照。听说他晚上只睡4个多小时。

以德立校是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止于成绩,“德在分前”是师生们达成的共识。

刘秀祥仍记得自己当年初入大学时的不适应,从贫困的家乡到繁华的城市,那种差距让他难忘。他希望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当众演讲、当众表演才艺,锻炼胆量。这些学生到了大学,不会再像自己当年那么胆怯。

回乡10年,刘秀祥最初的心愿逐渐变成现实。2012年,望谟全县只有70人被本科院校录取;2022年,1302人考上本科,总上线率达到55.48%。他很高兴自己为此出了一份力。

当教师这些年,刘秀祥不辞辛苦,到处做公益演讲,一次次讲起那些心酸的过往。他说:“我一遍又一遍地讲我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给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希望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神秘人“小菜根”,连续877天向高校捐款!下一篇: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拍摄祖国美景>
0.161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